1、市场经历过去三年的表现,出现了一个情况:有未来的股票已经不便宜,而便宜的股票没有未来。茅指数3年累计涨幅是280%,宁指数是644%,沪深300是62%,创业板是166%,从估值分位数可以看到,好的公司都处在80%的估值分位数。
2、中美经济的体量越来越接近,过去美国像虹吸一样把你吸进去,现在中国的经济体量是美国经济体量的70%多,自个儿的吨位大了,不那么“随波逐流”了。
3、要分清楚两件事,经济要托底,要靠房地产,要靠基建,经济要发展,我们要靠双碳,靠创新,这是对立统一的两件事,这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地产基建的周期会让位于双碳的历史周期。
4、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光简单的GDP总量,一定要有一个很强劲或者强有力的产业链,在全球处在领先位置的产业链,而新能源这个产业有可能承担这个历史使命。
5、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的通胀将会是长期的,这对美国的通胀是致命的。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它加息的速度和幅度给市场带来的扰动会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
6、2022年面临的环境某种程度上更像2019年,唯一不像的是估值贵了。经济处在一个偏弱修复的阶段,但是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偏友好。我们认为明年还是赚估值的钱,在经济偏弱的环境下优质的公司才有估值扩张的空间。所以,明年要找一些业绩增长速度较高,同时质地好的公司。
7、过去的军工重研发轻制造,现在从实验室走向大批量的装备,设备的利用率、资本开支的回报率大幅度提升,相关的财务指标已经有所验证。
8、电动车和智能化是连在一起的,当电动车到了一定的程度,智能车的特征就会非常明显,我们看到现在百亿级市值的公司未来有着10倍、20倍的空间。这是一个全新的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领域,也是一个未来实现自己产业从过去的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移的机会。
9、我们更倾向于2022年疫情的冲击会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不断减弱,那些受损于疫情的行业或者板块,尤其是一些长期有竞争力的公司,我们觉得会重新得到关注。
10、业绩是个硬实力,能让我们走得更高、更快,但是如果想让我们走得更远、更踏实,还要有很强的管理能力,以及稳固的组织架构。从投研老中青三代的纵向扩充,到销售、服务、风控人员的横向充实,到流程的不断完善,我希望能够给投资者带来一个踏实的、满意的、可预期的持有体验。
今天的汇报会分为几个部分,首先介绍2022年所处的环境、几个重要的趋势,其次是遇到什么情况我们会重新调整策略,最后是我们的应对策略和重点的投资方向。
2022年市场面临的三个“局促”环境
在这种格局之下,大家都担心美国金融收缩会对新兴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冲击,我们统计过,在过去五次美国的金融政策收缩的过程中,平均对市场的冲击是20%左右。所以,第一个局促的环境,最终我们要回答的是货币政策的错位背景下,2022年的市场是面临着熊市还是说我们觉得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证券市场冲击有限?
稳经济和长期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这种局促环境政策必将面临一些选择,这个问题可以回答中观层面未来市场面临的风格是偏价值的还是偏成长。因为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如果是稳经济,经济的动能很强,价值型的股票会占优。如果经济偏弱,要靠货币去刺激,成长型的股票就会占优。所以,第二个局促的环境,我们要回答的是对市场结构的影响,2022年的市场是价值风格再起还是成长风格延续?
市场经过了过去三年的表现,出现了一个情况:好的有未来的股票已经不便宜,而便宜的股票没有未来,长期看不清楚。茅指数3年累计涨幅是280%,宁指数是644%,沪深300是62%,创业板是166%,从估值分位数可以看到,好的公司都处在80%的估值分位数。虽然对经济慢慢恢复信心,但结合估值之后的选股逻辑又没那么顺利,那么2022年宏观层面向上,微观层面受制约,这第三个局促的环境,我们要回答的是投资及选股逻辑上我们应该有哪些调整,如何应对?
第一部分我们汇报了2022年面临的市场,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我们面临着中美错位的流动性环境,这将影响宏观的方向;第二,我们面临着短期稳经济跟长期调结构之间带来的压力环境,这将影响中观的风格和配置;第三,我们面临着好股票不便宜,便宜的股票看不到未来的难题,这将影响我们的投资选股逻辑。这就是第一部分我想跟大家分享的,2022年宏观、中观、微观的三个“局促”环境。
2022年的三个确定性趋势
要回答如何应对上述的三个局促环境,需要把握以下趋势,这将为2022年的市场做一个总体的定调,明确这个定调后我们再去寻找具体的投资机会。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结论是2022年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mini版的2019年,一个是经济开始探底,信用开始见底慢慢回升,二是货币政策经过前期缩减以后慢慢开始放松。但唯一的是估值不太像。因为2019年在经历了2018年的熊市以后,估值都处在10%-20%的分位数,而现在的估值分位数处在40%—50%的状况。
为什么地产基建维稳是短期的呢?
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到60%,如果再加上户籍制度的问题,实际将近是70%,城镇化率已经到了高点。另一方面, 2022年中国的出生人口1200万,低于2019年的1400多万,创下了1961年以来的新低,总和的生育率是1.3%左右,跌破了预警线。地产和基建长期的驱动力来自于人口因素,这也决定了地产、基建的刺激只能是短期的。另外,中国债务杠杆比例已经将近25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也决定了地产、基建的维稳政策是短期的。
为什么说双碳创新是长期的呢?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光简单的GDP总量,一定要有一个很强劲或者强有力的产业链,在全球处在领先位置的产业链,而能源革命能够让我们和一些发达国家站在同一个起点。以光伏为例,中国产业链各环节在全球占的比重是60%、70%,产业链齐全、技术领先。放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去思考,一定要有很坚实的、很靠谱的产业作为支撑,而新能源这个产业有可能承担这个历史使命。此外,中国目前原油的能源环境和地缘压制逼着我们必须在这上面花工夫。
Copyright ©2015-2019 版权所有@2019清和泉资本
查询地址:http://www.beian.miit.gov.cn法律声明 基金业协会登记编码 P1015065
联系电话:010-88575665
联系邮箱:service@wellspringcap.com.cn
工作时间:8:30-17:30(工作日)
联系电话:010-88575665
联系邮箱:service@wellspringcap.com.cn
工作时间:8:30-17:30(工作日)
Copyright ©2015-2019 版权所有@2019清和泉资本
京ICP备19037080号
查询地址:http://www.beian.miit.gov.cn法律声明 基金业协会登记编码 P1015065
Designed by Bobrand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敬请您仔细阅读本重要提示,并将页面滚动至本页结尾“接受”或“放弃”键,根据您的具体情况选择继续浏览还是放弃。点击“接受”键,表示您已同意接受以下条款与条件的约束。下列条款与条件可能会做出变更,请定期阅读下列条款。如您不同意下列条款与条件,请勿进入、访问或使用本网站或其任何信息。“本网站”指由清和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发布的网站(www.wellspringcap.com.cn)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浏览本网站前,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公司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一)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二)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三)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产品法律文件,了解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产品是否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参与私募投资基金有风险。私募投资基金净值可能会有较大的波动,并可能在短时间內大幅下跌,并造成投资者损失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管理人过往的业绩数据并不预示其未来的表现,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作出投资决策之相应风险。
三、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销售要约,或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它投资工具的建议。投资者应仔细审阅相关金融产品合同等文件以了解其风险因素,或寻求专业的投资顾问的建议。
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是我们认为合法或已公开的信息,但仅代表本公司于发布当时的分析、推测与判断,可能您在阅读时资料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已发生变化。本公司会对来源于第三方的信息、数据、资料明确说明出处及来源,但我们并不对第三方所提供之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证,公司概不对于本网站内第三方所提供之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敬请投资者审慎鉴别、判断。
四、本公司就本网站各项服务的安全、无误及不中断不承担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证责任。您同意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服务的所有风险及因该等风险可能造成的任何损害。对于因技术故障(如传输错误、技术缺陷、第三者侵入等)而导致的任何数据缺失等,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存在故意不当或欺诈行为,本公司对于因您进入、访问或使用本网站,或无法进入、访问或使用本网站而可能对您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五、本网站由本公司拥有和运营。与本网站所载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您如果下载本网站内资料使用,必须保留所有关于版权及其他与所有权有关的声明或通知。未经本公司事先同意,不得将本网站内容的任何部分修改、散发、传送、转载或通过其他任何方式用作商业或公共用途。